玫瑰聖母堂在造型上是屬於一種簡化的哥德風格,同時也混合了部分仿羅馬的風格。
*這樣的的建築真的美--正門
*中央塔樓上的連續小短柱與拱圈等為仿羅馬式建築
*正門門額上有兩位可愛的小天使扶住「奉旨」的石碑
*簡單的彩繪,只是在門上貼了兩個圖像與奉旨上頭一樣,是教宗、樞機主教的牧徽
左邊圓形徽章是現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徽章,代表的意義為:
三層冠:表示教宗對現世教會、煉獄、天堂都有權力。 兩把鑰匙:表示耶穌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伯鐸〈基督教稱之為彼得〉及他的繼承人教宗。 十字架:表示耶穌以十字架戰勝邪魔,完成救贖大功,教宗亦將以十字架戰勝教會的敵人。 M字在十字架下:表示聖母站在十字架下,參與救贖大功,表示教宗如其他波蘭人一樣,對聖母的熱忱敬禮紀念他在當選教宗前的克拉科維教區的黑面聖母像朝聖地,為波蘭全國的精神中心。 盾牌:是防禦的武器,教宗亦當以基督和聖母作盾牌以撲滅異端邪說。 右邊圓形徽章為台灣區現任樞機主教單國璽的徽章,代表意義為:
- 中央等腰三角形:象徵天主三位一體的奧蹟。A和Ω:象徵天主是宇宙的根源與歸宿。
- 圓球中心的十字架:象徵宇宙的救主耶穌基督,祂是宇宙的主宰和人類歷史的中心。
- 中間圓球:代表宇宙和一切受造物。
- 展開的書本:代表基督的救世福音。
- 『在基督內重建一切』字句取自以弗所書第一章十節,是單樞機主教的牧職座右銘。
*側邊的建築
*側面玫瑰花窗也很美
玫瑰花窗原來設計是用來防風, 就像海岸上的消波塊,降低強風吹破玻璃 ,後來將此設計除了防風外,也變成哥德式建築的特色之一 ,只是玫瑰聖母教堂的窗戶都小小的, 裝飾意味較為濃厚。
*玫瑰聖母堂的進堂須知
*戶外的聖母亭
*聖母亭旁的墓碑是教堂的建造者李安斯神父
玫瑰聖母堂的歷史:
西元1859年(咸豐9年)郭剛德與洪保祿兩位神父抵達打狗,象徵天主教正式在台開教
同年郭神父以龍銀六十二圓購置當時前金靠海岸邊的一筆土地(即今教堂所在地),以稻稈茅草簡單的蓋了一間房屋,作為暫時棲身之處兼臨時傳教所。
1860年以「土角磚」改建傳教所並命名為「聖母堂」。
1862年再以紅磚、(石古)石、三合土改建成聖堂,翌年完工,並自西班牙玫瑰省迎奉聖母像供奉,更名為「玫瑰聖母堂」。
至1928年李安斯神父籌備改建聖堂,隔年正式施工,至1931年夏季完工。
1948年陳若瑟神父出任天主堂高雄監牧區監牧後,指定以該聖堂為主教座堂,
1961年高雄監牧區升格為主教教區,亦以該座堂為主教座堂,至今仍為全台灣地區最大的主教座堂,因此該聖堂的全銜為「玫瑰聖母主教座堂」,現任的單國璽主教,亦在1998年二月升為樞機主教,其地位僅次於教宗,具有人事安排的任免權。
於1995年再度整修,但保留外觀,內部的木構造則改以鋼材,樣式仍仿1931年的造型採哥德式建築,造型優美細緻,極為美觀,其特色乃以垂直向上的線條,直上雲霄,喻嚮往天國的感覺。但因教堂靠近海邊,台灣又多颱風,因此內殿雖高又寬,但大門卻沒有像歐洲地區一般那麼高大雄偉。
~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