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紫竹林精舍的"一念門"

首先看到的第一尊菩薩,就是"常不輕菩薩"



1.常不輕菩薩的名字

怎麼叫「常不輕」呢?是不是菩薩的真名字呢?

不是!這是別人給他名字。

這是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中,行菩薩道時,見到人就叩頭禮拜

譏諷他的人說:「常不輕來啦!你們知道嗎?這是『常不輕』啊!」

因為他在行菩薩道時,見到人就說:「我不敢輕看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這個名字,本來是譏諷他,但菩薩接受了這個名字,所以叫「常不輕菩薩」。



2.常不輕的故事

       釋迦牟尼佛的過去生,是位出家的比丘

他只要看到人,不管是誰,他一定向前恭敬的禮拜,然後對他說:「我不敢有輕視你們,「 因為你們都是未來佛。」


常不輕菩薩時時刻刻、日日夜夜不斷的對眾生恭敬禮拜,甚至遠遠的看見
人,也一定跑過去禮拜讚歎。

但是,也有看到他的禮拜而生出瞋恨心的人罵他:「你這個沒有智慧的比丘,自己說不輕視我們,說我們將來會成佛,我們根本不需要這種虛妄的讚歎。」

有的人更過分,甚至拿杖木瓦石丟他,他跑到遠遠的地方,仍然大聲說:
「我不敢輕視你們,因為你們都是未來佛。」

常不輕菩薩被罵了很多年,心裏卻一點也不瞋恨,仍然像以前一樣熱誠的
對人禮拜讚歎。

就這樣一直到他臨命終時,在空中聽見威音王佛說「法華經」,得到六根
清淨。


釋迦牟尼佛成佛後,開示「法華經」,從前罵他打他的人,都來皈依他的座下,成為他的弟子。

 
3.為何精舍會在一入口就供常不輕菩薩?

因精舍是以人間的佛陀、歷史的佛陀、大乘的佛陀為典範的一個道場。因此來此的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要學法、想成佛。也提醒我們要傚法常不輕菩薩的精神

*常不輕菩薩一直持著這樣的信念對每個人合掌、禮拜、讚嘆

看到這樣謙卑的菩薩,真令我汗顏

生活中起心動念中不離"我",凡事以"我"為中心,把我擺在第一位,於是貢高我慢就現形

沒錯,佛法是慈悲一切,佛法是謙虛恭敬,哪有貢高我慢

成熟的稻穗一定要低垂下來 

要如實調伏自己貢高我慢之心,不要成為「驕傲」的俘虜!

也要學習常不輕菩薩的忍辱行

以智慧來引導忍辱,心不隨外境所轉,無論順、逆境,都能自在的面對

"離我慢、修忍辱"是常不輕菩薩給我最大的警示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D幸福小屋 的頭像
    H&D幸福小屋

    H&D幸福小屋

    H&D幸福小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