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完午餐,又有體力,就繼續往前開下個目的地-碧雲寺

碧雲寺的故事

據傳清嘉慶元年阿公店應祥禪師,於大仙岩養修三年之後,擇此隱居而設庵,迎觀音菩薩一尊在此奉祀,為本寺創立之元年,隨後番﹝今台南縣東山鄉﹞之儒生林啟邦等八人,帶一書僮隱居本寺旁,於大岩石上設寮﹝在九股仔菜園學地﹞,歷經八年修學,於嘉慶十一年渡海前往大陸福州赴考,師徒十人均上榜,眾徒為了圖報應祥師恩,集資一千元興建本堂,稱『碧雲寺』。

碧雲寺建於清乾隆55年,原名火山廟,又稱「新嚴」,最早是應祥禪師自大仙寺迎來觀音佛祖像到此供奉,故大仙寺也叫「舊嚴」。

一下車就被前方的山景吸引住了

*這個平台可以鳥瞰整個嘉南平原



*真的很美



*往下走是空中跨橋棧道民國94年11月正式啟用



*碧雲寺的停車場下,像是個日式庭園的碧雲公園,蜿蜒山壁的木造棧道、巨石賞景區,中間有觀音菩薩的蓮花池



*登山-木棧道



*碧雲寺的山門



*碧雲寺古樸的山門及後面枕頭山的山景



*外面旁邊有個石碑說明碧雲寺的沿革



*右邊是開口的公獅



*左邊是閉口溫和的母獅



*山門內,還有少見的紅門欄杆,很古樸吧 ,上面寫著"小西天"。

一般叫小西天,是比喻此處山光水碧、花草清幽,有如西天極樂世界,故又有「小西天」之稱。



*參徹禪師開寺之後,命名碧雲寺為「小西天」,源自北平西山碧雲寺的稱號。



*山門內  左邊是青龍(進)



*山門內  右邊是白虎(出)



*太神奇了,聽說以前這個洞會出"米"來,當然現在已經沒有了

碧雲寺開山於清嘉慶十六年,起先是參徹禪師搭一椽草庵,隱居現在的出米洞前,以苦行僧相潛修其間;據說徹師安住岩蔭,從不攀緣行化,渴飲山泉,飢吞野果,道心有如磐石。後來,得山下六重溪李姓善士暗中護持供養,以食米偷放石壁岩縫之間,在「龍天護法」的形相之下,使其不為飯食而罣礙;這,也就是「出米洞」的緣起。  



*大殿



*進入大殿看到右邊有這個瓶形的門

*後殿-三寶殿
 

*供奉-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

*走過去就是文殊殿

 

*很莊嚴的文殊菩薩

 這是拿著如意的文殊菩薩,一般較常見的是拿著劍的文殊菩薩

為何拿著劍呢?那把劍代表著要用智慧劍斬斷所有的煩惱

文殊菩薩代表著智慧,我們希望要有智慧,當然要多拜

尤其一些要考試的同學,更要去頂禮菩薩喔!

祈求祂給予我們智慧,身心安樂.自在



*齋堂(餐廳)外吃飯敲的板



*再往上爬,可看到觀音菩薩及十八羅漢



*十八羅漢各各栩栩如生



*從這可看到整個寺院的結構及視野





很難想像在這海拔不到300公尺m竟有這樣的景觀

往前看.往後看都是好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D幸福小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