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前殿-彌勒殿,接著就是進入中殿"大雄寶殿"
是全寺最重要的殿堂,白色的門牆,磚黃的屋頂
大雄寶殿的「大雄」二字,是佛的德號之一。佛陀大智慧的力量,能降伏魔障,故稱偉大的英雄。也因此,供養佛陀的大殿,就稱之為"大雄寶殿"。

板門上懸「人天教主」的匾額。人天教主指的是"佛陀",牠為人與天之師範
板門柱有一紅底金字聯:「開覺路如去如來;元始天無人無我。」

大雄寶殿 正殿內神像眾多,除主祀佛教創始者釋迦牟尼外
另祀多尊菩薩、尊者和十八羅漢

*大雄寶殿說明

正中央的釋迦牟尼和文殊、普賢菩薩三像年代久,遠背後鑲有金邊名鏡,璧亮無比
*中間-釋迦牟尼佛

*佛陀的左側,駕馭獅子的是文殊菩薩
左手持著金色淨盤,右手作迤灑狀
智慧在眾菩薩中號稱第一
*文殊菩薩的前面是迦葉(音唸ㄕㄜˋ)尊者
迦葉尊者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頭陀第一」著稱。
佛陀入滅,迦葉尊者成為僧團的台柱,主持佛陀的葬禮,統領僧團,並召集第一次的經典結集,使佛經能流傳至今。
我們現在可以有經典可以讀誦,就得感謝迦葉尊者召開結集,把佛陀說的法,變成文字。
為西天付法藏第一祖。
為何迦葉尊者雙手握拳呢?
一般佛菩薩的侍者多為合掌的姿勢,唯獨迦葉尊者是雙手握拳?
這是因為迦葉尊者在過去生曾燃燈供佛,並以紫光金莊嚴佛像,仗此功德,使他世世生於富貴人家,且身上常有大光明。握拳是為了將手中的光明遮住,表示尊者的謙遜,不與佛爭輝。

*右側的普賢菩薩,騎著白象,首握藍色書卷
*前面是阿難尊者
阿難尊者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出家後二十餘年間為佛陀的侍者
對於佛陀所說的教法多能憶持記誦,永不忘失,故譽為「多聞第一」
佛滅度後,於第一次經典結集中誦出經藏,對於經法之流傳其功績極大
為西天付法藏第二祖。
尊像中阿難尊者雙手合十,以示對佛法恭敬受持之心。

文殊、普賢菩薩陪侍在釋迦牟尼左右,並稱「華嚴三聖」。
*三寶殿的匾額

*殿內的兩旁有十八羅漢像-右側

*左側

*一個很大座-阿彌陀佛像


*千手觀音

牆上的觀音

佛龕-木雕華麗,功夫細緻

*殿內還存有全台最早的銅鐘,鐘齡雖逾300年,鐘面上的文字卻依舊清晰可見,字跡俊美,線飾古樸
鐘高70公分,直徑105,7公分,重1600斤
這是由第一任住持志中禪師閉關3年,勸募所得製造而成,完成於康熙34年。
鐘上銘記著志中禪師的出關偈----「獨坐釘關給善緣,募鐘立願利人天;一聲擊出無邊界,同種功德億萬年」,同時還鐫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和捐造者名單,幾乎當時在台的文武高官如台灣鎮總兵王化行、台廈道高拱乾、知府吳國柱等都名列其上。

*大鼓就感覺很新

*要打大鼓,就得靠這個樓梯

*大罄

入大雄寶殿的小小門

樑上的木雕精湛巧妙,左右兩側的彎月形雕花板上
分別刻有「龍吐蓮花」、「雙龍拱罄」、「鰲吐浪花」等吉祥圖案

*進大雄寶殿之前,抬頭往上看,前簷樑間有兩尊男子,側身弓腿,以手臂奮力抬著廟角大樑,就是俗稱的「憨番扛廟角」或「憨番舉大杉」。
傳說憨番取自荷據時期的黑奴,因其粗壯有力,所以匠師在新建廟宇時,習慣將他們雕塑在廟角,以發揮支撐的作用。
另一說,此種作法乃模仿自印度的寺廟,因當地無論佛教或印度教的廟宇,都可發現這樣的建築形式。

*入門的左邊有一個塑像

*這是日本人-羽島又男,日治末代台南市長,但對台灣文化及古蹟貢獻很大

~待續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