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華經》中佛陀講了7個譬喻。第五個是在第八品五百弟子受記品的「衣珠喻」,也叫做「繫珠喻」。
大意:
從前有一個很窮的人,他非常貧,可是就是喜歡喝酒。他有一個親戚很有錢,有天邀他到家裡作客,有錢的親戚熱情的招待,讓窮人有酒喝有飯菜吃,因為很久沒吃到這麼好吃的飯菜,沒酒可以喝,他竟然喝醉,倒頭就睡了。
親戚突然有事需要外出幾天,怕窮人將來生活潦倒,無所依靠,所以拿了一顆寶珠,將它縫在這窮人的衣服裏面;想這樣等他醒來後,就可以拿去換錢買東西,於是有錢親戚就安心的外出。
等到窮人醒來,也不知道自己的衣服內有寶珠,身無分文,只好到處向人家討錢、討飯吃。
後來,有錢的親戚遇見他,看到他在沿街乞食,就問他說:「你怎麼不把我送給你的寶珠,拿去換錢呢?」
窮人說:「那裏有寶珠啊!」
富人親氣說:「有阿,我把寶珠縫在你的衣袋裏,不信的話,你把衣袋拆開。」
窮人拆開衣袋一看,果然有一顆珍貴的寶珠在裏面,自此生活遠離貧窮。
************************************************************
意涵:
衣裏寶珠:譬喻眾生本有的佛性。
*眾生本來就有的「佛性」,只是為無明迷醉,自己不能覺知,就像窮人不知道自己衣服裏藏有一顆寶珠。
********************************************************
H&D省思:
佛陀再次告訴我們:眾生皆有佛性!
意思就是說: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具有成佛的種子,也具有成佛的可能性。
只是我們眾生的佛性,被我們的無明煩惱所覆蓋,而不見佛性,不能證知佛性。
我們要開展我們的佛性?~人人可成佛,眾生皆修心~
想想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心,原本是像初生兒一樣,潔白、清淨,可是現今累積了太多的東西,讓心變污濁、千變萬化,有時「喜」;有時「怒」;有時「哀」;有時「樂」;有時「真」;有時「假」……,就像天氣一樣「晴時多雲偶陣雨」,有時也會是「午後雷陣雨」,這就是我們心的狀態-「心念無常」,充滿著變化性與無法掌握性。
所以要成佛,就要先掌握我們的心,讓心恢復那樣的潔白、清淨與平穩、自在!
因為人人都有佛性,所以絕對不要看輕自己,也不能看輕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