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緣-10.有


一、「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那「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緣「取」,那「取」緣什麼呢?


A「取」緣「有」。


二、什麼是「有」?


]存在之義,相當於「業」。我們執取渴求,希望擁有更多,因執著而產生了將來‘業有,稱為「有」。


]又稱為「三有」:指三界中,尚有煩惱染濁,不能究竟解脫之意。


1.       欲有:欲界的業報。欲界眾生,因難脫飲食、睡眠、男女的欲求,造作種種業因而受欲界天、人、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等果報。 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皆屬之。


2.       色有:色界的業報。色界眾生,不再需要飲食、睡眠、男女,無欲界粗染之身,但仍有色身,雖屬清淨之色,煩惱猶存四禪十八天皆屬之。


3.       無色有:無色界的業報。無色界眾生,已超越物質世界,不再有色身,但貪著定境,未盡煩惱,天界報盡仍會墮落。四空天屬之。


三、「有」與「取」的關係?


]因執著而想擁有(取)」,便做出種種的行為,而這些行為會有果報(業)。簡單說是由於執取(取),造下了種種業(有)。


四、「行」與「有」的差別?


]「行」與「有」都屬於造業。


不同的是:


「行」指過去世造的業


「有」指現在世造的業,就是這輩子新加上去的業。


*******************************************************************


似乎這個”業”影響我們的生生世世,那要如何來看待” 業”呢?


有許多人抱持著消業或帶業,乃至佛教徒口中常感歎業障深重,這樣的"業"都含有濃厚宿業的意味,佛陀所講的"業"不是如此的。所謂的「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要在如何消舊業,如何不造新殃?



從前有個小沙彌,從小跟隨師父出了家。


有天,這個老師父發現小沙彌只剩十天的壽命。想年紀這麼小就出家,從沒跟他爸媽在一起,就告訴小沙彌說:「明天起,你回家和父母相聚,十天後再返寺。」


十天過去了,老師父想起年紀輕輕的徒弟從此要離開人間,不免黯然,正在誦經迴向給小沙彌時。小沙彌活蹦亂跳地從外面回來,氣色紅潤、精神極佳,叫著:「師父,師父我回來了」。


老師父非常納悶地問﹕「你回家沒事嗎?」,小沙彌說﹕「沒有啊。」


老師父懷疑自己的神通失靈,再問﹕「這些天,你是怎麼過的?」小沙彌一五一十地細訴了十天的經過,師父不覺有何特別。


老師父再問:「那你回家途中有發生什麼事嗎?」原來,那晚風雨交加,有一窩螞蟻眼看就要被河水沖走,小沙彌一念慈悲,心有不忍,用樹葉把螞蟻收集在一起,然後放在高處後,才拍拍手,踏上歸途,事後他幾乎忘了這件事。


老師父說:「你知不知道?你做了件好事,無意中改變了你自己的命運。」



順境、善緣,沒有智慧,往往增長業,幫助你造業。翻過來,逆境、惡緣,你要應付得適當,不但沒有害,反而幫助你消業,幫助你提升境界。


一切隨緣,什麼環境都自在,心就不會隨外邊境界轉。能不斷增加善因、消解惡因,這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我們面對”業”最好的方法,要走出宿命的陰影。

~共勉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D幸福小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