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皇寶懺》第四卷
品 名 | 名相解釋 | 說 明 |
第七品:顯果報 | 詳見第三卷介紹 | 此品延續第三卷的顯果報,尤其是三惡道的業報。 |
第八品:出地獄 | 地獄: 一、 名稱:梵語naraka或niraya,巴利語 niraya。音譯作捺落迦、那落迦、奈落、泥梨耶、泥梨。又作不樂、可厭、苦具、苦器、無有。又稱地獄道、地獄趣、地獄有、地獄界。 二、 種類: (一)八熱地獄: 1.狀態:八種具有焰熱苦毒的地獄。 2.種類:想地獄、黑繩地獄、推壓地獄、叫喚地獄、大叫喚地獄、燒灸地獄、大燒灸地獄、無間地獄 (二)八寒地獄: 1.狀態:八種寒冷冰凍之地獄。 2.種類:頞浮陀地獄、泥賴浮陀地獄、阿吒吒地獄、阿波波地獄、嘔喉地獄、鬱波羅地獄、波頭摩地獄、芬陀利地獄。 *八大地獄各有十六眷屬地獄(即副地獄,又稱十六小地獄、十六遊增地獄),合其大小,總有一三六地獄。 | 一、內容:是把地獄中的情況一一說出來,顯示地獄痛苦的情形。 二、目的: (一)心生警惕:因為知道地獄苦,內心會有所警惕,不造作惡業而墮三惡道、不造作地獄業因而墮落地獄,心生警惕有助修行。。 第二:心生大悲心:知地獄之相可增長悲心。慈悲心的修學就是要看見眾生苦,有想要解除眾生痛苦、給予安樂的心情。 |
****************************************************************************************
H&D省思:
生活中的起心動念真的很重要,警惕自己不要造就三惡道的因緣。
學佛的人並不是沒有喜怒哀樂,沒有七情六欲,因為我們都是凡夫,但很重要的是,要學會觀察了知自己內在在起心動念,心是如何在波動中
一、 我看到了(覺):知道自己的起心動念,合我意者起貪愛心;不合我意者起厭惡心。不需去批判自己,就單純知道這是善的,這是惡的,這就是「覺」。
二、我的決定:接著是該讓它產生,還是讓它熄滅;是繼續,還是停止!
因我們都是凡夫,還無法做到「如如不動」,那起碼要學會「覺」,知道我的心此刻在動了,當覺是「惡念」時,就轉惡成善,讓自己的起心動念盡量是良善、是為眾人著想的,這樣,我們看待事情的角度會更寬廣,凡事也能問心無愧,念頭不隨外境結果起起伏伏,日子自然平安而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