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這間馬路中這間小廟非常好奇
尤其祂叫做鎮福"社"
稱為"社"很特別的,以前都沒看過
沒想到祂竟是一級古蹟
難怪左營的特色之一就是"古蹟"
當地人稱「七甲土地公廟」或「埤仔頭土地公廟」,埤仔頭及北門的守護神,與門前的拱辰井及舊城並列為一級古蹟。
*原來是土地公廟,大門就是土地公與土地婆
*只是位於車水馬龍的土地公廟,外表破舊,真的很難想像祂竟是古蹟!
*雖然舊廟不再奉祀土地公,但其餘部份還挺完整的,從外觀還可以看到門神、屋脊燕尾以及獅面懸魚…等傳統建築裝飾
*鎮福社的簡介
看了簡介才知道為何祂成為古蹟,就是為了它-拱辰井。
因古代築城時,會在城門外設一座公井,供來往的生意人.民眾取水。
舊治時期,埤仔頭的居民及唐山 沿南海大溝登岸的商賈,皆賴此井供應飲水。 傳說此口井水清洌可口,水源不竭,當地居民,無不視若仙泉。
而在井旁設立一間土地公廟,就是這間"鎮福社",祂是全台為一在城門旁的土地公廟,所以才被列為一級古蹟。
民國七十四年(西元1985年)8月19日,經內政部核定公告 ,左營舊城含東門、南門、北門及城牆,護城河及北門外之鎮福社及拱辰井為一級古蹟。
只是古井怎會又變成這副模樣呢?好像被壓扁了!
原來是因為勝利路拓寬後,拱辰井的外框拆除加蓋 。
怎會這樣,"拱辰井"似乎比"鎮福社"的下場更慘
古蹟成為這番模樣,還是令人錯愕!
鎮福社的歷史
*草創時間一說在明鄭開臺時,一說在清康熙年間,初為土結竹構,在1825年(道光5年)與舊城同時整修,並與舊城同一石材興建的。
*1883年(光緒9年)曾予擴建。
*二次大戰時,毀於戰火
*經太平洋戰爭後,集資重建
*民國50年,地方善信集資增建棧房、拜殿等,成為現今廟宇之規模。本因都市計畫而要面臨拆遷的,但後來劃歸舊城遺址,得以保留。
*因為「鎮褔社」舊廟廟地狹小,已將主神福德正神遷移至埤東、埤西、埤北里的聯合活動中心三樓供奉,稱為「鎮福廟」。
位於左營區埤仔頭街一號(舊城北門口)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