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問:為何佛教把7月法會叫作「盂蘭盆報恩法會」?「盂蘭盆」是什麼意思呢?
一、為何叫做"盂蘭盆"報恩法會呢?
"盂蘭"這兩個字,是印度話,翻譯做中國話,叫做"倒懸",是指餓鬼之苦,像如被倒吊起來的痛苦。
"盆"是器具,指救護的器具。
"盂蘭盆"就是要救那些被倒懸的苦。也就是將珍饈美味的食物,擺在盆中供養三寶,仰仗佛法僧力,幫助在地獄受苦的眾生,解除倒懸一樣的痛苦。
朋友問:為何佛教把7月法會叫作「盂蘭盆報恩法會」?「盂蘭盆」是什麼意思呢?
一、為何叫做"盂蘭盆"報恩法會呢?
"盂蘭"這兩個字,是印度話,翻譯做中國話,叫做"倒懸",是指餓鬼之苦,像如被倒吊起來的痛苦。
"盆"是器具,指救護的器具。
"盂蘭盆"就是要救那些被倒懸的苦。也就是將珍饈美味的食物,擺在盆中供養三寶,仰仗佛法僧力,幫助在地獄受苦的眾生,解除倒懸一樣的痛苦。
朋友問說:佛陀的頭頂為何有一顆一顆,那是什麼呢?
佛陀頭頂上那一顆一顆,是佛陀的「肉髻」。
1.什麼是「髻」?
髻就是髮結,也就是頭頂或腦後盤成各種形狀的髮結。
2.什麼是「肉髻」?
在《法華經》中佛陀講了7個譬喻。第五個是在第八品五百弟子受記品的「衣珠喻」,也叫做「繫珠喻」。
大意:
從前有一個很窮的人,他非常貧,可是就是喜歡喝酒。他有一個親戚很有錢,有天邀他到家裡作客,有錢的親戚熱情的招待,讓窮人有酒喝有飯菜吃,因為很久沒吃到這麼好吃的飯菜,沒酒可以喝,他竟然喝醉,倒頭就睡了。
親戚突然有事需要外出幾天,怕窮人將來生活潦倒,無所依靠,所以拿了一顆寶珠,將它縫在這窮人的衣服裏面;想這樣等他醒來後,就可以拿去換錢買東西,於是有錢親戚就安心的外出。
等到窮人醒來,也不知道自己的衣服內有寶珠,身無分文,只好到處向人家討錢、討飯吃。
在《法華經》中佛陀講了7個譬喻。第四個是在第七品化城喻品中的「化城喻」。
大意:
有一個行商團的團長,他帶了大隊人馬到一處充滿財寶的地方尋寶。
怎知路途不但遙遠又不好走,大家走到半途就精疲力竭走不動了,打了退堂鼓想回家。
這時團長就說:「喔~前面就有一個大城,我們先到那去休息吧!」
在《法華經》中佛陀講了7個譬喻。第三個是在第五品藥草喻品的「藥草喻」,也有人說是「三草二木喻」。
大意:
在山谷中長了各種花朵、藥草與樹木,他們各自的名字及顏色。
這時當天空下雨時,會平均地灑落在它們身上,但是這些樹木、花草會隨著它們本身的大小而所得之雨量會有差別。那些大的自然吸收力比小的多。儘管它們在同一塊地生長出來,天空所降之雨量也是一樣,但因本身吸收力大小所得的雨量也會有所不同,但仍舊吸收到雨水,也能開花結果。
*******************************************************************
在《法華經》中佛陀講了7個譬喻。第二個是在第四品信解品的「窮子喻」
大意:
從前,城裡一位很有錢的長者,他唯一的兒子小時候就走失了,大富長者卻怎麼也找不到兒子。經過了數十年,長者老了,雖然有很多的田園家產,唯一的繼承人卻找不到。
流浪在外的兒子也長大了,但為了生活卻四處作苦工,過一天算一天,吃上頓沒下頓。有天,這個兒子流浪到家鄉,剛好看到長者家裏要請「工人」,就想去應徵。但當他看這麼氣派的房子,裏面坐了一位很威嚴的長者,旁邊有很多侍從,簡直像皇宮。這個窮子畢竟做流浪漢做習慣了,來到這麼一個豪華威勢的地方,卻害怕,想想自己的身份一定不行,正要轉身離開。
這時,在屋內的大富長者,看到門口的年輕人,一眼就認出他是自己的小孩。馬上喊:「快快快,趕緊去把那個人給我抓回來,不能讓他走了。」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是大乘佛教很重要的一部經典,共七卷二十八品,號稱經中之王。
《法華經》以生動的故事、巧妙的譬喻,宣說無上大法,引導不同根機眾生歸入一佛乘,如大海納百川。
在《法華經》中佛陀講了7個譬喻。第一個是在第三品譬喻品的「火宅喻」
佛陀十大難(十)奢彌跋謗佛難
佛陀成佛後,還是需要受報,就是所謂的十難,這是最後一難:奢彌跋謗佛。
奢彌跋就是優填王的王妃。奢彌跋出身自古印度高貴的婆羅門家庭,長得很漂亮。16歲時,他的父親以高價懸賞,只要有人在90天內能從奢彌跋身上找出一處醜陋的地方,就將銀兩贈與此人,90天過去仍沒人獲得此獎金,因此讓奢彌跋更加自負其美貌。
奢彌跋的父親認為自己的女兒如此美麗,世間只有佛陀才夠資格娶她,便請佛陀娶奢彌跋為妻。沒想到,佛陀的婉拒,佛陀曾說在他成佛以前,魔王曾以天界中美麗的天女送給他為妻,都沒動搖他成佛的決心,更何況如今已成佛,又豈會被糞尿濃血的花瓶所迷惑。其實,佛陀並無羞辱奢彌跋之意,佛陀的用意是告訴奢彌跋的父親,佛陀已無情慾的煩惱。
這些話卻傷了奢彌跋的自尊心,因為她的美貌是每個人都讚嘆的,竟然有人將她的美麗比喻成裝滿糞尿濃血的花瓶,奢彌跋決定報復。
佛受苦行難—六年苦行的因緣
佛陀說往昔婆羅奈城的邊界,有個婆羅門的小孩叫「火鬘」,他的個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叫「護喜」,是瓦師的孩子。
有一天護喜接觸佛法後起歡喜心,所以也希望好友,也能去見迦葉如來。
護喜跟火鬘說:「走,我們去見迦葉如來!」
火鬘卻說:「我為什麼要去見這位髡頭人呢?」
瞭解「苦行」後,接著我們來認識「中道」
佛陀在六年的苦行中,體驗到修苦行仍然無法達到真正解脫,反而讓搞壞自己的色身,於是放棄「苦行」,最後在菩提樹下證道解脫,證了什麼道?那就是所謂的「中道」
什麼是中道呢?中道=八正道
一、 中道的釋義:就是提倡不苦不樂的中道,要離苦、樂二邊,以不極端的修行方式來修行。
二、 「中道」就是「八正道」:八正道是佛陀成道後,最初說得法(初轉法輪),以八正道為行事指南的生活,由中道引導,並構成一個平衡的修學與生活。
佛陀十大難中的第九難,就是「佛受苦行難」
為什麼佛陀會修苦行?到底苦行是什麼呢?
佛陀還是太子時,為了修行,離開了皇宮,五年的參訪、六年的苦行。
當時古印度有不少宗教徒風行禁欲苦行。所以當佛陀想修行時,也跟著修苦行。在六年的艱苦修行中,日食一粒一麥,後來身體不但愈來愈枯瘦卻沒有達到真正解脫,最後佛陀放棄「苦行」,因為他體悟到「苦行非道」。
那什麼是苦行呢?
佛陀十難中的第八難就是「佛食馬麥難」,那什麼是「馬麥」呢?
馬麥就是「馬吃的麥,也就是馬吃的飼料」
在一個村落有一位大富翁,聽說供養佛陀可得大福報,便發願在夏安居三個月中請佛陀、比丘們接受他的四事供養。
結果到了夏安居時,富翁竟然忘記供養佛陀這件事,還特別交代管家,不准任何人來家裡打擾。
當供養日到,佛陀帶著比丘們到富翁家裡,而管家依令行事,不讓佛陀進入。
佛陀十大難(七)戰遮女繫盆譭謗難
在佛陀成佛後開始四處講經說法,有很多人也追隨著佛陀出家修行。這時有些外道,非常嫉妒佛陀,於是他們用錢請了一位戰遮女要來破壞佛陀的名聲。
有天早晨,當舍衛城的信眾往祇園精舍來聽佛陀說法,而戰遮女卻從祇園精舍走出來,她故意說:我昨天就住在祇園精舍裡。
過了八個月,戰遮女就肚子變大了出現在聽法的人群中。當佛陀正在說法,戰遮女突然站立起來對佛陀說:「你讓我有了身孕,小孩快出生了,你卻不顧我們母子,真是無情無義!」
在場所有弟子聽戰遮女這麼說,都不知所措。天神以神力化成一隻小老鼠,鑽入戰遮女衣內,戰遮女驚慌失措,老鼠咬了戰遮女一口,戰遮女痛得跌在地上,這時綁在肚子的木盆子就掉下來。
接著來看佛十大難中的第六難:佛被擲石出血難
提婆達多雖然是佛陀的堂弟,後來也跟著佛陀出家修行,但因與佛陀宿世的因緣,不但毀佛也出佛身血。
提婆達多知道佛陀每天都要到城裏托缽乞食,這天當佛陀經過山路,提婆達多就將山上一顆大石頭往山下丟,想把佛陀壓死。
此時,金剛力士趕緊用金剛寶杵擋住這顆大石頭,結果大石頭雖然被擋住,但因力道很大就碎成許多的小石頭,當中有粒小石頭劃破佛的腳指頭流出血來。
這是提婆達多害佛過程中,唯一傷及釋尊的一次,也是佛教史上著名的「出佛身血」的事件,提婆達多也因此犯下五逆重罪之一「出佛身血」,必須墜入無間地獄。
接得來看佛陀十大難中的第五難:佛被木槍刺腳難
當時佛住在竹園精舍,有天佛陀帶著弟子們到城裏托缽乞食,途中有一根枯木,從枯木中飛出了一跟尖銳的木槍,這木槍很奇怪只針對著佛陀,佛陀的心中閃了一個念頭:「這是宿緣,應該接受。」但為了讓弟子看到因果的可怕,於是佛陀用神通飛起來,只是不管佛陀飛多高,這木槍就跟著飛多高,佛陀繼續以神通力化水、化火、化風,而立在水上、火上、風上,木槍仍然穿過水、火、風的障隔,立在佛前。佛陀上升到四王天、忉利天,乃至初禪天,木槍也跟著上升去。佛陀再從初禪天下降到地上,木槍也隨之下降,落在先前的地方,豎立在佛前。佛陀率領弟子出城,而那支木槍也隨後追逐不離。回到竹園精舍,佛陀坐回自己的座上,向木槍伸出右腳。這時,木槍就擦傷了佛陀的腳趾。
佛陀就跟弟子說:為何木槍會刺傷我的腳趾呢?這是有因果的。」
佛陀就開始說其因緣:
在無數阿僧祇劫以前,有兩群商人相約到海裏去採取寶物。束裝妥當之後,便開船出海。不久船開到一個島上。島上有很多美少女,又有各色各樣的寶物,吃的,喝的,穿的應有盡有,享用不完。
佛陀十大難(四)佛患背痛難
佛陀的十難中的第四個大難是什麼呢?
佛陀向舍利弗說:
很久以前,有一個羅閱祇國家,當時國內正在舉行一場盛大的節慶。當中有一場相撲的比賽,有兩位大力士選手,一位是剎帝利王族的人,一位是婆羅門的人。
比賽前,婆羅門力士私下跟向剎帝利力士說:「你若能在比賽中放水,讓我贏了這場比賽,我會付給你大筆的錢。」
佛陀十大難中的第三個是「骨節痛」
什麼是「骨節痛」,「骨節」是指骨頭的關節。骨節痛英該算是「關節炎」。
那為何佛陀會得到這種「骨節痛」,這也是有「因果」的。
佛陀說起這段因緣:
很久很久以前,在某一個城裡醫術高超的大夫,他有一位朋友,朋友生病時,就請身為好友的大夫幫他治病。
佛陀十大難(一)孫陀利謗佛難
佛陀成佛不久,當時有一位孫陀利梵志(梵志:屬於佛教外的一種宗教),孫陀利故意要毀謗佛陀,他將水瓢綁在肚子假裝懷孕,就到城裏開始散播謠言。
她向大家哭訴著說:「瞿曇(佛陀)的弟子不清淨,他跟大家說他的教法是人間超越、可以消滅煩惱、愛欲看,我是最好的證明,他說的話都是假的!我肚子裏的小孩就是他弟子的,現在有了孩子,他就對我不理不睬要遺棄我。」因為有這些傳言讓城裏的人,大家對佛陀與僧團的僧團開始起疑。
這個消息傳到國王耳中,國王跑到鹿野苑來質詢佛陀。
國王說:「是不是你的僧團裏面的人做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每個人難免都會遇到災難,有大有小,有容易過,有很難通得過的……..
那我們的智者佛陀,祂有沒有遇過災難呢?又是如何面對這些災難的考驗呢?
在《佛說興起行經》裡曾記載佛有十次大災難:
1.孫陀利謗佛難--佛陀十大難(一)孫陀利謗佛難
2.佛患頭痛難-- 佛陀十大難(二)患頭痛難